《中華皮膚科雜志》(月刊)創刊于1953年,系中華醫學會主辦的中華系列雜志之一,由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承辦。
《中華皮膚科雜志》高、中、初級皮膚性病科醫師、科研、預防、醫療和教學人員為主要讀者。主要欄目:①約請專家撰寫皮膚性病的科研防治方面的導向性文章及專家筆談、編者的話。②反映我國皮膚性病預防和治療,臨床與實驗研究的新成果、新進展的論著和論著摘要。③反映皮膚性病的新療法、新技術、新藥物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經驗、中醫中藥、皮膚外科經驗介紹。④醫學繼續教育園地、調查報告、書評、書訊、讀者·作者·編者、專題筆談、學術動態、學會活動、彩圖及廣告等。
《中華皮膚科雜志》獲得2002年獲第三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2年獲華東地區第三屆優秀期刊獎,同年在首屆“江蘇期刊方陣”評選中被評為雙十佳期刊。;2000年本刊獲中華醫學會85周年優秀期刊銀獎。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生物學文摘(預評)》收錄。
1來稿須知
1.1本刊不接受信件及E-mail方式投稿,請作者直接登陸本刊網頁進行網上投稿。審稿費40元/篇(郵局匯款);
1.2來稿需附紙質作者單位介紹信。注明稿件的真實性,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請寫明第一作者詳細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和E-mail(非常重要)。
1.3基金資助課題論文,請在來稿上注明基金項目及編號,本刊優先考慮發表。
1.4擬采用的稿件,爭取在180天內發表(自收稿日起計算)。需修改的論文請在收到退修意見后15天內完成修改并發回,已修改部分用紅色標注。請作者及時上網查詢稿件動態。
1.5稿件確定刊用后,請及時交納稿件處理費。
1.6文責自負,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來稿刊出后贈當期雜志1~3本,并支付一定的稿酬,由第一作者分發。
1.7本刊錄用的所有稿件,均以印刷本和光盤、網絡形式發行。凡投本刊的稿件,均認為其作者同意以3種形式發表自己的論文。
2來稿論文格式要求
2.1文題:簡明、醒目,中、英文文題含義應一致。中文文題以不超過20個字為宜,一般不用縮略語,已通用的(如DNA等)除外。
2.2作者: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在作者名右上角注1、2、3……,其下分別列出單位、郵政編碼。第一作者需附簡介(性別,出生年,民族,籍貫,學歷和職稱;研究生應注明碩士、博士和導師姓名)。通訊作者的聯系方式為電話、傳真或E-mail。
2.3摘要:論著、臨床經驗總結、流行病學需附300字左右的中、英文結構式摘要,即:目的(Aim),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結論(Conclusion)。綜述、教學、個案類可用提示性摘要。
2.4關鍵詞:文章需標引3~5個關鍵詞,并盡量使用《醫學主題詞表》(MeSH)中所列的詞。必要時選取與本文中心問題相關的自由詞。關鍵詞之間以“;”相隔。
2.5醫學名詞:以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藥物名稱使用1995年版的藥典(法定藥物)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藥名詞匯》(非法定藥物)中的名稱。
2.6計量單位:按國家技術監督局1993-12-27批準、1994-07-01實施的《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GB3100-93)的規定執行,要求使用單位符號表示。
2.7統計學:按GB3358-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定書寫。
示例: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3組間差異用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用Scheffe法檢驗,漱口前后嗅覺法和揮發性硫化物水平計分的兩兩比較用配對t檢驗;菌斑指數和出血指數各時間點之間兩兩比較用Scheffe法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8圖表:應簡明、易懂,少而精,并附有中英文題標與注解。能用文字說明的,則不用圖表。圖表的題目應有自明性,并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隨文放置或集中放于文后。
表格用三線表(即頂線、欄目線和底線),并標明統計學處理結果。線條圖用制圖軟件繪制。照片應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組織學照片應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大體樣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電子顯微鏡照片需標明長度標尺(如1μm)。
2.9文章標題:各級標題用1、1.1、1.1.1、1.1.1.1,一般不多于4層,均頂格書寫。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中華皮膚科雜志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中華皮膚科雜志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中華皮膚科雜志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