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論叢》(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是山東政法學院主辦的以法學及相關學科理論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期刊。以繁榮社會主義法學、促進學術交流、發掘扶植法學人才為宗旨,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研究精神,堅持科學正確的政治與學術導向,強化質量意識,追求學術高品位,實行開放辦刊,積極傳播和吸納國內外優秀的法學研究成果。
《政法論叢》自創刊24年來,逐漸形成了學術性與創新性兼備、前瞻性與導向性并舉的鮮明風格。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被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確定為CSSCI來源期刊,是CSSCI首屆和第二屆來源期刊之一。1992年、2005年、2008年分別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等大型數據庫的來源期刊。該刊所刊發的論文在《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月報》、《高等學校文科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等大型文獻資料上一直維持較高的轉載率、轉摘率、復印率和索引率;其學術觀點被國內外眾多學術期刊、著作廣泛援引和評述,影響因子等諸項評價指標在國內法學類學術期刊中均排名前列;截止2007年底,《政法論叢》機構用戶總計2624個,分布27個國家和地區,個人讀者分布在27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1.題名。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論文應有英文題名。
2.作者單位。包括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之間應以逗號“,”分隔,整個數據項用圓括號()括起,且要有相應的英文。
3.文稿必須附有200~300字的中文和英文內容摘要,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應是文章主要觀點的濃縮。不能出現評論性的語言,如“本文(文章)和作者認為……”、“本文(文章)分析了……”、“本文(文章)論述了……等。
4.關鍵詞。關鍵詞是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術語,對文獻檢索有重要作用。一般每篇文章可選3~8個關鍵詞,多個中文關鍵詞之間以空格隔開;并附英文關鍵詞,多個英文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5.作者簡介。可按以下順序標出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具體到省市縣),職稱,學位,研究方向。其他簡歷可視情略述。在簡介前加“作者簡介:”作標識。
6.基金項目。獲得基金資助的論文應以“基金項目:”標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圓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7.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次不宜超過5級。層次序號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釋號區別。
8.附表應有表序、表題,一般采用三線表;插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序號用阿拉伯數字標注。
9.引用原文必須核對準確,注明準確出處。
10.注釋一律放在文末(篇尾注),用①②等表示。論文應附有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于文后,且必須在正文中相應的地方以“上標”的方式標明對應符號及頁碼。例[1]P20。
11.引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請用人民出版社最新權威版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列寧選集》用1995年版,《列寧全集》用1984年以后的版本,《毛澤東選集》用1991年版,《鄧小平文選》用1994年版。
12.本刊奉行文責自負的原則,但對所有來稿保持編輯加工和刪改的權利,亦可視需要部分選登或摘登來稿。作者若不同意,務請申明。文稿必須字跡清晰,并在文末附詳細通訊地址與聯系方式,以電子稿形式發至我刊郵箱,以WORD文檔保存。
13.凡作品涉及著作權糾紛(如剽竊他人作品、一稿多投等),概由作者自負其責,本刊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14.根據本刊約定,稿件交編輯部兩個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者,可另行處理;請自留底稿,因本刊經費和人力有限,歉難退稿。文稿采用后,贈送樣刊2冊。
15.凡向本刊投稿,均視為同意上述約定。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政法論叢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政法論叢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政法論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