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與環境科學》(原名:河南氣象),創刊于1978年,1992年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是河南省氣象局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技術性為主,兼具指導性、科普性、思想性、文學性的氣象科技期刊。近七年來的辦刊實踐證明,氣象與環境科學通過改革,無論是學術水平、編校質量,還是印刷質量、發表時效均比改刊前有顯著的提高,辦出了特色和水平;其影響和知名度不斷擴大,對傳播氣象及相關專業科技信息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氣象與環境科學》旨在促進大氣科學、應用氣象及生態與環境科學的繁榮,發揮其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防災減災及人民生活中的作用,為氣象、農業、環保、水利、林業、民航等部門及相關高校搭建一個高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
1、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編、文摘、關鍵詞
文題要求簡練、準確;文摘既要簡練,避免廢話、套話,又要“摘”出論文要點,切忌僅概述研究工作內容而遺漏研究結果,應擁有與一次文獻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閱讀文獻全文,就能獲得必要信息(400-500個字);關鍵詞要選出3~8個最能反映論文主要信息的詞語。此外,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編、文摘、關鍵詞應譯成英文,附在論文后面。
2、圖表
論文提供的插圖要清晰美觀,坐標圖要標出縱、橫坐標的標目(物理量和物理量單位用斜線隔開,如p/hPa)。表格采用3線表,物理量和物理量單位用斜線隔開(p/hPa),若斜線下物理量單位為分數形式(如m/s,℃/100m),單位需加括號(V/(m/s))。
3、數理公式
數理公式特別是用斜線表示分數線時,要書寫嚴謹、準確,上下角標務必規范,以免產生歧義。如ab/cd,就容易產生歧義,既可理解為(ab/c)d,又可理解為ab/(cd);eat、γd,不能寫成eat、γd。
4、物理量單位
文稿中物理量單位采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禁用畝、毫巴、ppm等已廢止單位。
5、參考文獻
論文需有參考文獻,且標注規范
正文中應在所引用的文獻(或與文獻有關的段落)末尾的右上角,按文獻出現的先后次序,在方括號內標出文獻序號。
文后參考文獻的編排格式,采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的有關規定。文獻為專著、期刊文章、論文集析出文獻、學位論文、報告、報紙文章時,編排格式分別為: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至頁碼.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至頁碼.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C]∥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至頁碼.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D].出版(發表)地:出版者(發表單位),出版(發表)年.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R].出版(發表)地:出版者(發表單位),出版(發表)年.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文獻作者≤3名時,需全部寫出作者姓名,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3名時,需寫出前3位,第3位(逗號)之后加“等”字。根據GB3469規定,文獻類型標識M、J、C、D、R、N分別表示專著、期刊文章、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報紙文章。學位論文、報告為非正式出版物時,出版地為論文發表地(所在城市),出版者為發表論文時所在單位。
6、基金項目、作者簡介
來稿第1頁地腳應附注該文屬何種基金資助(基金號)和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應含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或從事何項工作,電話號碼,通信地址,E-mail等。
7、其他
編輯部對刊發稿有權進行刪改處理,不同意本刊修刪者請書面聲明。
作者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半年內若未見錄稿通知,可自行處理,本刊概不退稿。
本刊收取一定的發表費,付稿酬,并贈送2冊期刊。所付稿酬已含光盤版及上網服務報酬,若對此有異議,請在來稿中注明。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氣象與環境科學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氣象與環境科學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氣象與環境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