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曾用刊名:遼寧城鄉環境科技;環境科技),1997年創刊,宣傳貫徹黨和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傳達和交流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領域的重要信息,介紹國內外最先進的環保科技和成果,探索環境保護科技發展趨勢,尋求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最新的前沿理論,探討當前環境保護和循環經濟領域中的各種疑難問題,促進和活躍學術思想交流。
《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1.來稿報道成果力求有創新性,論點明確,文字精煉,數據可靠。全文不超過6000字,包括:題目(不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名稱,城市名稱,郵政編碼,中文摘要(不超過300字),關鍵詞(3~8個),正文,致謝,參考文獻。英文摘要附在文章最后。稿件末頁注明作者現從事專業、技術職稱、聯系電話、詳細通信地址、電子信箱,以便于聯絡。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國際合作項目或其他項目請在來稿首頁以腳注表示。
3.中文摘要以第三人稱表述,不要出現“本文”“我們”等字樣。摘要內容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不要對結果進行評價。不要分段,不要出現公式和圖表。
4.前言應該簡練,內容包括國內外前人相關工作和本工作的目的、特點和意義等。有關科普知識不必贅述。
5.文中圖表應力求簡潔,同一內容不得用圖表重復表達。插圖用計算機繪制,插圖長度勿超過13厘米,線條要均勻。函數圖的標目要使用量和單位的符號,圖中所有字母、文字字號大小要統一。表格要使用三線表。
6.量和單位以及數字用法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所有計量單位凡是有外文符號的一律使用外文符號,計量單位與其前面的阿拉伯數字間要空1/4字。外文字母應注意文種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和上下角標。
7.文中各級標題采用左頂格排列的1,1.1,1.1.1和1.1.1.1共4級序號的書寫形式,4級以下標題方可用縮2格的(1)(2)……表示。
8.文后參考文獻不得少于5篇(建議其中有1篇為引用本刊文獻,但以作者自愿為原則)按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編排。文內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標注制。順序編碼標注制是按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在文獻的著者或成果敘述文字的右上角用方括號標注阿拉伯數字編排序號,在文后參考文獻表中按此序號依次著錄。
專著文后參考文獻書寫格式為:
[序號]著者.書名[代碼].其他責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示例如下:
[1]薛華.環境保護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
期刊文后參考文獻書寫格式為:
[序號]作者.論文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頁—止頁.示例如下:
[1]李曉東,張慶紅,葉瑾林,等.大氣環境評價研究的若干理論問題[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35(1):101-106.
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不列入參考文獻,但可在出現頁以腳注表示。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