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學報》(月刊)創刊于1992年,原刊名為《生態環境》,是由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主辦的環境科學類的綜合學術期刊。獲獎情況:全國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庫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2008和2011年版);榮獲廣東省優秀期刊,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曾獲中國優秀農業期刊一等獎.
《生態環境學報》主要刊登:國內外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生態學和生態工程具有明顯創新性和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研究論文,以及對重大的科學前沿問題有獨到見解和理論建樹的綜述和觀點類文章。適合從事生態學、環境科學、資源保護、土壤學、大氣科學、水科學、地理學、地質學、地球科學、農業科學、林學、醫學、社會科學、經濟科學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學者、教師、學生、各級管理者和環境愛好者閱讀。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刊源,廣東省優秀期刊、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曾獲全國優秀農業期刊一等獎。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和2008年版)。
1、文章要求精練。每篇研究論文、綜述一般不超過10頁碼(按本刊的版式計算,10頁超過2萬字,特別優秀的研究論文、綜述可放寬至12頁碼;正文字號為“五號”字,圖表、參考文獻字號為“六號”字;正文行距為15磅,參考文獻為12磅);圖表只附最必要的,除必要的說明文字之外,圖表之間不要重復。按本刊近期的格式排版(但暫不分欄,由編輯部排版時分欄);使用規范簡化字。、
2、每篇文章附上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中文摘要一般為400~500字,英文摘要可適當擴充;關鍵詞5~8個);研究論文中的摘要應包括研究的問題、過程和方法、結果和結論。綜述文章的摘要應包括所論述的問題的重要研究進展和作者的新觀點、新認識、研究展望。
3、插圖用電腦制圖;圖中文字應簡明。圖幅及圖文框不宜太大。表格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橫線;取消豎線。
4、本刊嚴格按國家標準編輯,要求來稿有較高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包括正確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及其符號,正確使用名詞術語和正確著錄參考文獻等方面。
5、引用文獻時,請在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數字加方括號標記,按文中出現的順序編碼。
6、來稿請在末頁附上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職稱、學位、研究方向、電話、電子信箱)、工作單位、詳細通信地址、郵政編碼及傳真號碼;注明項目來源和編號。本刊優先發表省、部級以上(含省、部級)的各種科技項目的研究成果,特別歡迎和優先發表高水平的、原創性的(original)實驗研究論文,以及對某個重大的科學前沿問題有獨到見解和理論建樹的綜述文章。
7、來稿由本刊編委會審定。文責自負,但編委會對來稿有刪改權。如有較大的修改,將征求作者的意見。
8、勿一稿多投。不擬刊登的稿件將在收稿后40天左右告知(請留意作者本人的電子信箱)。來稿一般不退回,請自留底稿。本刊將按論文所占的頁碼來收取版面費;需要印彩圖的,將根據印刷廠的收費情況加收彩印費。來稿一經發表,即贈當期期刊2冊,并一次性付給稿酬。本刊已加入萬方數據庫,并已通過幾種媒體上網,對于本刊加入數據庫和上網的文章,本刊不另外發給稿酬。不愿意加入數據庫和上網的文章,請勿投來本刊。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生態環境學報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生態環境學報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生態環境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