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學院學報》(季刊)創刊于1985年,是由淮海工學院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自然科學(包括技術科學)綜合類學術性刊物,創刊于1985年,為中文季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淮海工學院教師及省內外有關專家、學者較高水平的學術科研成果,內容涉及數理科學、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海洋生物技術工程、食品工程、土木工程、空間信息科學以及經濟管理等相關學科,主要讀者對象為高等院校師生員工及有關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本刊現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
《淮海工學院學報》是由淮海工學院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自然科學(包括技術科學)綜合類學術性刊物,創刊于1985年,為中文季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讀者對象為高等院校師生員工及有關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月刊)創刊于1990年,是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淮海工學院主辦、淮海工學院學術期刊社編輯出版發行的人文社會科學類學術期刊,是江蘇省一級期刊、江蘇期刊方陣優秀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與國內近千所高校和科研信息部門進行學術交流。設立“馬克思主義與現當代中國”、“政治?哲學?法律”、“西游記研究”、“文學?文藝理論”、“語言?藝術”、“新聞?大眾傳媒”、“歷史與文化”、“經濟與管理”、“社會問題探討”、“‘村官’研究與實踐”、“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欄目。其中“馬克思主義與現當代中國”、“西游記研究”、“‘村官’研究與實踐”為本刊的特色欄目。主要讀者對象為高校師生員工、政府決策咨詢機構、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我們熱忱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踴躍投稿。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主要刊登專家、學者和高校教師較高水平的理論學術成果,內容涉及政治、哲學、法律、文學、文藝理論、語言、藝術、經濟與管理、新聞與大眾傳媒、社會學、歷史與文化、村官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以及其它相關學科,突出創新性、學術性,以個性和特色塑造期刊品牌。
《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自創刊以來,始終明確地把追求良好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走“以發展內涵為主體”的辦刊路子,注重提升學術期刊的質量品位,在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強化科學、規范管理的基礎上,緊緊依靠省內外的特聘編委——知名教授、專家和學者,以及院內編委會的有關專家、學者、學術帶頭人為支撐,大膽改革,積極探索,其政治、學術、編輯質量不斷提升。自2002年被江蘇省新聞出版局評為“江蘇省一級期刊”以來,連續保持一級期刊,并被華東地區優秀報刊評審委員會評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04年,獲得江蘇省優秀提名期刊獎,進入江蘇省期刊方陣,連續多屆江蘇省期刊評估定級中均被評定為“江蘇省一級期刊”。
《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ISSN 1672-6685,CN 32-1723/TB)是由淮海工學院主辦、江蘇省教育廳主管的自然科學(包括技術科學)綜合類學術性刊物,創刊于1985年,為中文季刊,大16開,92頁,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省內外有關專家、學者較高水平的學術科研成果,內容涉及數理科學、機械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工程、化學工程、海洋科學與技術(食品工程)、土木工程、測繪工程以及經濟管理等相關學科。主要讀者對象為高等院校師生員工及有關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科研、科技工作者。
《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會由省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和淮海工學院相關學科的教授組成,負責確定學報的辦刊宗旨及審定論文的學術質量。編委會主任委員由淮海工學院院長史金飛教授擔任,并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原校長李鴻志教授擔任名譽主任委員。
《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由美國國際CODEN中心分配了國際刊名代碼(CODENHGXZA5),通過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北京399信箱)在國外發行,國外發行代號為4764Q,已與國內1000多所高等院校進行交流。自公開發行以來,就始終把追求良好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走以發展內涵為主的路子,注重保持期刊的質量品位,在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強化科學規范管理的基礎上,緊緊依靠院外特聘編委、知名教授和院內編委會的有關專家、學者、學術帶頭人為支撐,大膽改革,積極探索,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辦刊水平、編輯質量、印刷質量,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本刊現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獲“第六屆江蘇省期刊質量評估編校質量獎” “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已參加全國期刊編校無差錯承諾活動。
《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電子科技文獻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源刊,是《CEPS中文電子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是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劍橋結構數據庫》(CSD)、俄羅斯《文摘雜志》(AJ)收錄期刊源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蘇省一級期刊。
1.本刊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希求并重視觀點新、方法新,富于創造性、學術性、理論性、實用開發性較強的稿件。
2.來稿文責自負(包括政治、學術、保密等),并要求稿件論點鮮明、論據可靠、數字準確、文字精煉,全文一般不超過6000字(綜述文章除外),題目不超過20字。凡以國家和。ú浚┘壙茖W基金資助的研究課題為內容的論文,應在首頁注腳用“基金項目”標識,并注明課題代碼編號,提供項目下達文件的復印件。例如,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9805003)。
3.來稿應有題名、摘要、關鍵詞,并有相應的英文對照。摘要應寫成報道性文摘(需包含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要素),以200~300字為宜,摘要中不宜用圖表、化學結構式和非公知公認的符號或術語,也不應引用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作者來稿應盡可能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取3~8個關鍵詞,所選詞應該是該文題目、摘要或正文中出現的能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名詞或名詞性詞組。
4.來稿要求有作者中英文署名,次序按貢獻大小排列,用中英文標明工作單位全稱及單位所在城市和郵政編碼。并請附第一作者簡歷(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學位、職稱、主要研究方向、電子郵箱)。作者的署名排序在投稿時確定,之后不得另行更動。
5.文稿中的外文字母、數碼、符號,要求工整、清晰,對容易混淆的字母、數碼和符號,應標明文種、大小寫、正斜體,屬上下角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區別要明顯。量和單位須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pH及特殊符號例外),量的單位一律采用正體。
6.文稿插圖請用計算機繪制清楚,圖面要求整潔清晰,線條均勻,有相應的中英文圖名并具有自明性。凡照片要用清晰的黑白照片,并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和照片的常規尺寸以寬7cm或14cm為宜。
7.文稿中的表格盡量采用三(橫)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橫)線,不留豎線和斜線。表格也應有相應的中英文表名并具有自明性,表的內容切忌與圖及文字表述重復,表內同一指標數字的有效位數應一致。
8.來稿所用引文及資料,請核實準確,注明出處。參考文獻的引用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的文獻,應是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列入,并由作者對照原文核實無誤。文獻標引序號請按文中引用順序依次排列,并注意在引用處標上對應的序號;凡涉及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錄法。外國作者的姓全部用大寫,名用簡寫大寫(不帶省略的點)。中國人用漢語拼音拼出姓和名,姓(全部大寫)和名(首字母大寫,后面小寫)都不要縮寫。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淮海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