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學報》(月刊)創刊于1956年,是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期刊。上海交通大學建校已有100多年,是中國著名的重點高等院校之一。本刊編輯委員會由上海交通大學各學科資深教授和專家組成。本刊兼顧學術性和應用性,以工程應用為主,旨在反映本校師生和科研人員的最新科研成果,促進校內外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本刊設科研論文、工程技術報告、研究簡訊、綜述、學術討論等,內容涉及船舶及海洋工程、材料工程、動力機械工程、工程力學、生物工程、機械工程、能源工程、電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塑性成形工程、計算機科學和自動化等方面。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獲1996年全國優秀科技期刊獎、1992年、1996年、1999年國家教育部系統優秀科技期刊獎、2002年“百種重點期刊獎”、2003年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4年教育部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4年“百種重點期刊獎”。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雙月刊)創刊于1983年,是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主要刊登:生物學、植物科學、園林科學、動物科學、食品科學、農業水利與農業機械工程、農業化學與農業物理學、農業環境生態、鄉鎮規劃與建設等學科的基礎理論或應用研究的學術論文、研究簡報、文獻綜述或快報。辦刊宗旨:主要是反映農業最新科研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為我國農業現代化服務。讀者對象:是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師生等。本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也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曾獲農業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學報一等獎,上海市教委優秀期刊獎。國內外著名檢索工具如《Agrindex》、《CABI》、《中國農業文摘》等均將本刊列為文獻信息源。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獲農業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學報一等獎;上海市教委優秀期刊獎。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創刊于1993年,是由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估數據庫》列為源刊。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作為溝通學校和社會、國內與國外的學術研究與交流的媒介,學報高度自覺地堅守辦刊宗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循黨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方針,在辦刊過程中,重視基礎研究,偏重應用研究,為繁榮學術研究,推動學科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力求在“理論性、超前性、實踐性”方面辦出特色。獲獎情況: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2002年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03年上海市最佳學報。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為醫藥衛生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58年,月刊。本刊以全面反映本校在科研、醫療、教學和管理等領域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新理論、新技術、新經驗,引導科技發展,培養學術人才,增進學術交流為辦刊宗旨,設有專家論壇、論著(基礎研究、臨床研究、預防醫學、衛生事業管理等)、專題報道、綜述、短篇論著、技術與方法、病例報告和信息交流等欄目。主要讀者對象為從事醫療、教學、科研、衛生事業管理等工作的人員。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以反映上海交通大學的醫藥學科研成果為主,并接收校外來稿。本刊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被包括中國自然科學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等國內外權威檢索系統收錄。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獲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醫學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科雙效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
1、《上海交通大學學報》文稿撰寫要求論點明確、文字精練、數據可靠、書寫規范。論著7000字以內(含圖、表),短篇論著、經驗交流、技術與方法4000字以內,病例報告3000字以內,外文字符的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符號應正確運用。
2、《上海交通大學學報》文題應簡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不使用非公知縮略詞,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6個漢字,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作者單位應寫全稱(中英文),并注明城市及郵政編碼。如作者單位為二個或二個以上,在每一位作者的右上角標注序號,單位名稱標注相同的序號。
3、《上海交通大學學報》文章均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一般不超過300字。除綜述和病例報告外,中文摘要采用結構式(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英文摘要須與中文摘要相對應。中英文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稱表述,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為主語。
4、關鍵詞(3~8個)選詞應規范,應盡量從主題詞表中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詞如果確有必要也可作為關鍵詞選用,中英文關鍵詞應對應。
5、正文分為“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和“討論”四個部分;病例報告分為“臨床資料”和“討論”二個部分。文章編號采用三級標題頂格排序,一級標題以“1,2,3…”排序,二級標題以“1.1,1.2…;1,2…”排序,三級標題以“1.1.1,1.1.2…;1.1,1.2…”排序,引言不排序。方法部分已有文獻記載的,引用文獻即可;若對文獻記載的方法進行改進或有創新應詳細說明。結果可用文字、圖或表格形式表達,但三者內容不宜重復。英文縮略詞應先出現中英文全稱后方能直接運用。量和單位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
6、文中圖表以先見文字后見圖表為原則,圖題、表題需中英文對照(一般不超過15字)。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圖表直接置于正文中,圖表中內容及注釋用中文表示。照片須另附文件(TIF格式),組織學照片需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數。
7、首頁地腳線下注明論文的基金項目及其編號;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別、職稱、學位及是否為研究生導師,并提供電子信箱;如有通訊作者,請注明姓名和電子信箱。
8、按國家標準規定書寫統計學符號。
9、參考文獻應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開出版物,其中80%以上應為近5年出版的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并在正文相應處右上角標注,溫哥華格式書寫。
①期刊:作者.文題[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頁碼;
②專著:作者.書名.版本(第1版免著)[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③論文集:作者.題名.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④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⑤專利文獻:專利申請者.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⑥科學技術報告:作者.題名[R].報告題名,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⑦電子文獻:作者.題名[EB/OL].電子文獻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al”;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