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雙月刊)創刊于1999年,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解放軍總醫院主辦。
《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涵蓋口腔修復專業及相關學科的內容,包括:1.口腔功能與腦功能研究;2.咬合與全身關系的研究;3.咬合病研究;4.牙體缺損的修復;5.固定義齒修復;6.可摘局部義齒修復;7.全口義齒修復;8.頜骨缺損修復;9.面部缺損修復;10.修復前外科;11.修復前正畸;12.人工種植修復;13.顳下頜關節病的修復治療;14.(牙合)學研究;15.口腔修復的材料研究;16.口腔修復心理;17.口腔生物力學研究;18.相關的口腔基礎研究等。
投稿指南:
1.本刊以全國各地的口腔醫師、科研人員和醫技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
2.文稿應具有科學性、真實實用。要求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并做統計學處理。論著、綜述一般不超過4000字;專題講座不超過3000字;其他文章不超過1500字;其中論著需附2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和400字以內的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文題必須一致,綜述需附200字以內的中文摘要。每篇文章均需選擇2~7個關鍵詞。
3.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
4.本刊采用“結構式摘要”,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內容:①目的(Objective),簡要說明研究目的、范圍和重要性;②方法(Methods),簡要說明課題的基本設計,使用的材料和方法;③結果(Results),簡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結果和數據,敘述應具體、準確;④結論(Conclusions),簡要說明經驗證、論證取得的正確觀點及其理論價值。摘要應采用第三人稱寫法。
5.正文各層次標題一律采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并分級標出,如“l”、“1.1”、“1.1.1”,一般不宜超過4級。
6.醫學名詞應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藥物名稱則以1990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準。計量單位按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標準使用法定計量單位。
7.參考文獻應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年文獻,內部資料或待發表的文章一般不予引用,論著一般不超過10條,綜述在20條以內。
8.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資助課題(基金編號××××)”。
9.文稿應一式兩份,采用A4紙打印輸出,字號選用小四號字,同時附單位正式介紹信,并注明所有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籍貫、職稱、職務、學位、研究方向(或簡介)、通訊地址、郵政編碼及聯系電話。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