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血液凈化》(月刊)創刊于2002年,是由衛生部主管、中華醫院管理學會主辦的國家級重點學術期刊,血液凈化學專業學術核心期刊(月刊),以國內外血液凈化學者、醫師、護士以及血液凈化產品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報道血液凈化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
《中國血液凈化》辦刊宗旨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面向臨床應用及其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力求及時,準確地反應我國血液凈化水平,介紹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提高血液凈化專業理論及技術水平。主要欄目:專家述評;專家述評、專題、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短篇論著;綜述、學術動態、血管通路、血液凈化中心管理與技術、人工肝、護理園地、短篇報道等。
中國血液凈化對來稿的要求:來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邏輯性。文字準確、通順、精練、重點突出。論著、基礎研究、綜述、講座一般不超過4000字;論著摘要、短篇報道勿超過1400字。
1.中國血液凈化文題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選擇關鍵詞等所遵循的原則。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應與中文題名含義一致,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如系科研基金項目或國家、部、省級攻關項目,請將項目名稱和編號標注在文稿首頁的左下腳。
2.作者①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②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③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界進行答辯,并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須具備。作者署名:每篇論文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題名下方。每篇論文作者的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寫出所在科室)列于論文首頁腳注,并注明城市和郵政編碼。文稿若為論著,需將每位作者姓名的的漢語拼音置于英文題名的下方;漢語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氏全大寫,名首字母大寫,復姓和雙名加連字符;將作者單位全稱、城市和郵政編碼的英文譯名置于作者姓名下方。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通信作者,一律在論文首頁腳注通信作者的所在城市、郵政編碼、單位(寫出所在科室)和電子信箱。通信作者只列1位,由投稿者自己確定。
3.摘要論著需附的中、英文摘要一律采用結構式摘要。中文摘要200字以內,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相對照。摘要分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部分。各部分的撰寫要求如下:①目的(objective):簡要說明研究的目的,說明提出問題的緣由,表明研究的范圍和重要性;②方法(methods):簡要說明研究課題的基本設計,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組對照,研究范圍及精確程度,數據是如何取得的及采用的統計學方法;③結果(Results):簡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結果和數據,有什么新發現,說明其價值及局限性,敘述要具體、準確,并需給出結果的置信值、統計學顯著性檢驗的確切值;④結論(Conclusions):簡要說明經驗、論證取得的正確觀點及其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是否可推薦或推廣等。
4.關鍵詞論著文章一般列出3~5個關鍵詞即可。標引的關鍵詞應針對文章所研究的重點內容。請盡量選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內所列詞匯。未被MeSH收錄詞匯如確有必要也可作關鍵詞標注。關鍵詞置于摘要之后。
5.醫學名詞應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醫學名詞》(科學出版社)為準。尚無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于文內第一次出現時應注原詞或注釋。藥名(包括中藥)以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準,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其化學名,不用商品名。
6.計量單位執行《國務院關于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全面貫徹國家標準GB3100~3102-1993《量和單位》的規定,在文稿中正確使用和書寫量和單位的名稱和符號。
7.數字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且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數值的修約不能采用“四舍五入”法則,應為“四舍六入五看齊,五后有數進上去,尾數為0向左看,左數奇進偶舍棄”。例如:修約到1位小數,12.149修為12.1;12.169修約為12.2;12.150修約為12.2,12.250修約為12.2。數值范圍的表示形式:5至10應為5~10;5萬至10萬應為5萬~10萬;3×109至5×109應為3×109~5×109或(3~5)×109,不能寫成3~5×109;60%至70%應為60%~70%,不能寫成60~70%。以百分數表示的均值和標準差應寫作(50.2±0.6)%,而不寫作50.2±0.6%或50.2%±0.6%。分數的分號用斜線表示,數學公式例外。
8.圖表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個圖表在文中均應有標注,并對每幅圖表冠以具有自明性的圖(表)題。本刊采用三線表,表中取消豎線。插圖應由專業人員繪制或拍攝;照片圖上不要用手寫字。圖的常規尺寸為127mm×173mm,不得大于203mm×254mm。圖中字母、數字和符號應清晰、勻整、大小適宜,縮印后每個細節仍可辨清。顯微照片應標明放大倍數。照片內的符號、箭頭或字母應與背景反差分明。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表內數字同一指標的有效位數要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例如:(3.6±0.42)kg,標準差的1/3為0.14,有效位數在小數點后第1位,故應取小數點后1位,即(3.6±0.4)kg;又如(8.6±0.27)cm,標準差的三分之一為0.09cm,達小數點后第2位,即(8.61±0.27)cm。凡能用文字說明者,盡量不用圖和表。
9.中國血液凈化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GB3358-1982《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常用如下:①樣本的算術平均數用英文小寫x表示(中位數仍用M);②標準差用英文小寫s;③標準誤用英文小寫Sx;④t檢驗用英文小寫t;⑤F檢驗用英文大寫F;⑥卡方檢驗用希文小寫;⑦相關系數用英文小寫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寫υ(鈕);⑨概率用英文大寫P值(P值前給出具體檢驗值,如t值、值、q值等)。
10.志謝對參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以及給予指導、提供資助者,可用簡短的文字表示感謝。原則上應征得被感謝人的同意方可提名感謝。志謝內容置于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
11.參考文獻按國家標準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標出,排列于文后在表格或插圖說明中引用的文獻,亦應按照該表格或插圖在正文中首次出現的順序編碼,盡量避免用摘要作參考文獻。未發表的觀察資料和個人通訊不作為參考文獻。二次文獻不宜作參考文獻引用,應引用其原始文獻。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全部列出,3以上只列前3,后加“,等”或“,etal”。外文期刊的名稱縮寫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IndexMedicus》所列為準,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無誤。
舉例:
[1]臧燕,侯凡凡,楊鐵成,等.高濃度葡萄糖對人腹膜間皮細胞的損傷作用及對其增殖的影響[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5,11:230-232.
[2]AvramMM,GoldwasserP,ErroaM,etal.Predictorsofsurvivalin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patients:theimportanceofprealbuminandothernutritionalandmetabolicmarkers[J].AmJKidneyDis,1994,23:91-98.
[3]鄒萬忠.腎臟病理及臨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46-47.
[4]WallaeeDJ,HahaBh.Lupuserythematosns[M].5thed.Baltimore:Williams,1997:627-633.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中國血液凈化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中國血液凈化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中國血液凈化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