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季刊)創刊于1987年,是由教育部主管、陜西師范大學主辦的目前我國歷史地理學科唯一定期刊物,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本刊繼承和發揚《禹貢》精神,以促進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為我國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服務為宗旨,登載有關歷史地理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研究、歷史自然地理和歷史人文地理研究、地名學研究、方志學研究、古都學研究、歷史地理學史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以及歷史地理學和相關學科重要的學術動態、學術評論、資料索引和出版信息等。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榮獲1995、1996年連續兩年被陜西省新聞出版局授予陜西省一級期刊稱號;1996年被陜西省教委和陜西省新聞出版局聯合授予陜西省高等學校優秀期刊第二名。
1、《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來稿要求有新發現和新見解,立論明確,論證謹嚴,材料充實、可靠,語言精煉。稿件必須有引言部分,概述本領域研究進展,說明作者研究的意圖、創新之處及理論或現實意義。
2、《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稿件必須字跡清晰,歡迎提供打印件或軟盤。投寄軟盤或用電子郵件投稿者,請同時提供一份打印件。
3、《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引文請認真核對,詳細注明出處,一律以腳注形式置于每頁正文之下,各頁分別編序。具體格式如下: 歷史文獻:時代、作者、書名、卷次、子目、版本。 論著:作者、書名、章節、頁碼、出版社、版次、出版年月。 論文:作者、文章名、發表刊物名稱、刊物期次、頁碼。
4、來稿篇幅不限,但一般以不超過2萬字為宜。
5、來稿請附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提要和3—5個關鍵詞。提要為文章內容的縮寫,反映文章的主要觀點,不加評述。
6、本刊取舍稿件重在學術水平,為此自2001年起開始實行匿名評審稿件制度,請作者來稿時將姓名、單位、電話、郵編等另紙附上。
7、來稿文責自負,但本刊有權刪改;重大刪改當與作者商量,不愿刪改者請注明。
8、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本刊對所有來稿均實行編輯初審、編委或專家復審、主編終審三級定稿制,如作者在投稿后4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在此期限內,若因一稿多投產生不良后果,概由作者負責。
9、來稿請寄陜西省西安市陜西師范大學42#信箱《中國歷史地理地理論叢》編輯部,郵政編碼:710062。切勿寄給個人,以免丟失或延誤。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中國歷史地理論叢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中國歷史地理論叢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中國歷史地理論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