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改革》(雙月刊)創刊于1988年,是中共四川省委黨校主辦的綜合性政治理論月刊。
《理論與改革》雜志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全面地宣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反映和探討改革開放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力求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回答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現實問題。本刊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倡不同觀點的學術討論。
《理論與改革》被北大1992版核心期刊、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收錄。
1、理論與改革文章題目:必須同時標明中文題目和英文題目,其中,中文題目不得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目不得超過10個實詞,總字數一般不超過30個單詞。
2、文章摘要:不超過300字,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須簡明、客觀地對文章進行概述,不能對文章做評論、補充或解釋;具有獨立性,能脫離論文獨立使用,具有與正文等量的信息;嚴禁使用“作者指出”、“本文認為”等與之類似的詞匯。
3.關鍵詞:從文章題目、摘要中選出3—8個關鍵詞,關鍵詞之間以中文分號分割,每個關鍵詞不宜超過4字。
4、作者署名:作者可以包括文章的撰寫人、參與寫作人或課題參與人,人數不超過6人,第1作者是主要負責人。其格式如下:
該作者在文中的排位序數.工作單位所屬部門國家或省份直轄市或城市郵政編碼;
5、理論與改革基金項目:如是基金項目,請在文中正文部分開始前,用紅字醒目標明,格式如下:基金項目名稱(所屬項目編號);
6、理論與改革注釋和參考文獻規范
1、一律使用文尾注形式,盡量不要使用文字編輯軟件中內置的“腳注或尾注”功能,例如WORD或WPS中的“腳注和尾注”功能,以免在排版或格式轉換后發生文章內容丟失。各引用類型的標準規范如下(英文注釋和參考文獻請對應參照執行):
6.1引用期刊
[序號]以逗號分隔的前三個作者.文章題目[J].刊名,年(期):開始頁碼~結束頁碼
6.2引用報紙
[序號]以逗號分隔的前三個作者.文章題目[N].報紙名,4位年份-2位月份-2位日期(版次)
6.3引用專著
[序號]以逗號分隔的前三個作者.專著題目[M].出版地:出版者,4位出版年份.開始頁碼~結束頁碼
6.4引用電子文獻
[序號]以逗號分隔的前三個作者.電子文獻題目[電子文獻類型標識,請見下述說明].電子文獻出處或可訪問的網絡地址,4位發表年份-2位月份-2位日期/4位引用年份-2位月份-2位日期
電子文獻類型標識說明:
[J/OL]--網上電子期刊
[EB/OL]--網站新聞、網上BBS社區、論壇
[M/CD]--光盤圖書
[DB/OL]—網絡數據庫
6.5引用學位論文
[序號]以逗號分隔的前三個作者.論文題目[D].出版地:出版者,4位出版年份
6.6引用國家、國際標準
[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6.7引用專利
[序號]以逗號分隔的前專利所有者,專利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4位年份-2位月份-2位日期
6.8引用以上不包括的其他類型的文獻
[序號]以逗號分隔的前三個作者.文獻題目[Z].出版地:出版者,4位出版年份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理論與改革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理論與改革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理論與改革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