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師范學院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系安徽省教育廳主管、合肥師范學院主辦的綜合類學術理論期刊。辦刊宗旨: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傳播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弘揚民族優秀科技文化,促進國際科技文化交流。
1999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遴選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獲首屆全國高等學校社科學報質量進步獎、安徽高校優秀學報一等獎;2000年被評為全國教育學院十佳學報;安徽省高校學報優秀期刊一等獎;2004年被評為安徽省優秀社科學報、全國教育學院十佳學報;2008年被評為全國教育院校優秀期刊。
一、《合肥師范學院學報》來稿內容按順序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英文題名、作者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作者詳細通信地址、電話號碼。
二、《合肥師范學院學報》題名。題名應概括文章的要旨,簡明、具體、確切,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
三、作者。題名下標作者姓名、工作單位或住址、所在省市自治區名稱和郵政編碼。每篇文章都應有作者簡介(含本篇其他作者)。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
四、摘要。200字左右,陳述論文的目的、方法和結論,不談背景信息、常識性內容,不用第一人稱及“本文論述了”、“作者認為”等字樣;不對論文的內容作評價;不使用修飾詞,不出現圖表、公式、標題層次序號、非公知公用符號。
五、《合肥師范學院學報》關鍵詞:選取反映文章主題內容的詞或詞組3-8個,從題名、層次標題和正文中選出,包括該文所屬二級學科名稱,研究對象、方法與成果的名稱以及有利于檢索的其他詞。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中、英文關鍵詞應一一對應。
六、基金項目。若文章的產出有資助背景,應標明基金項目名稱(含代號)。本刊優先發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成果。
七、《合肥師范學院學報》正文。文章應概念明晰,立論新穎,論據充分,邏輯一致,語言規范通達,以8000字以內為宜。正文的各級標題書寫樣式為:一、(二)3.(4)。
八、注釋。注釋是對正文特定內容的解釋與說明,以及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和“轉引自”等類文獻的著錄,用圈碼標引,在頁下注文。
九、參考文獻。凡引文出處一律列入“參考文獻”,且排于文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05),文中引文序號(上標)與參考文獻序號須對應,用“[]”標示。詳細格式請參閱合肥師范學院網站學報編輯部網頁“文件下載”之“論文規范”中的《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7714-2005)。
十、為了適應信息化建設和擴大學術交流的需要,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和臺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數據庫》。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報酬一次性給付。若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上述數據庫,請在來稿中聲明。
十一、本刊編輯部有權對來稿進行必要的編輯處理。若作者不同意對內容作任何改動,請在來稿中說明。
十二、來稿一經發表,即奉贈當期刊物兩本。論文如被轉載、摘錄、復印,或者獲得省級以上科研成果獎,請作者務必函告本刊編輯部。
十三、來稿請勿一稿多投,嚴禁抄襲、剽竊,否則作者自負其責。來稿若三個月內未見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一律不退,作者請自留底稿。
十四、來稿請用A4紙打印后寄本刊編輯部,同時用word文檔、附件形式,按學科門類發送電子郵件至下列郵箱: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合肥師范學院學報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合肥師范學院學報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合肥師范學院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