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社會科學》(雙月刊)創刊于1990年,是由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社科刊物。本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為社會科學事業發展服務的辦刊宗旨和原則性、學術性、時代性的辦刊方針。
《黑龍江社會科學》至今已發刊90余期,刊登省內外學者論文3000余篇,培養了一批中青年學者。榮膺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黑龍江省一級期刊、首屆黑龍江省出版精品工程獎提名獎期刊等稱號。在引導學術發展、促進學術交流等諸多方面確立了自身的地位與形象,成為學術界聲譽較好、品位較高的學術期刊。來自我省部分大專院校、各大期刊社的專家、學者出席了座談會,對該刊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希望,鼓勵《黑龍江社會科學》出精品、出人才,為打造北方社科勁旅,推進地方問題研究,創造龍江社科精品做貢獻。
1、黑龍江社會科學來稿均要求有中英文的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的郵政編碼、摘要(篇幅為100-300字)、關鍵詞(3-8個)。
2、黑龍江社會科學作者簡介包括:性別、學歷、學位、職稱、職務及主要著作(論文)等。另外,請注明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信箱。
3、各類參考文獻,均要求統一按標準的編寫格式排列于文末,具體情況如下:
(1)中文專著、文集、學位論文、報告的編寫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標識類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獻標識:專著M.論文集C.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刊P.其他文獻Z)
(2)中文期刊文章的編寫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期號).
(3)中文報紙文章的編寫格式:[序導]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稱,出版年月日(版次).
(4)外文譯著、譯文的編寫格式:與中文文獻的格式相比,譯著、譯文的編寫格式中多了[原作者國別]和中文譯者,具體如下:[序號][原作者國別]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標識類型].中文譯者.中文本的出版社所在地名:中文出版社或中文報刊名,出版年、或年卷期號或出版年月日(版次)。
(5)文集中的析出文獻的編寫格式:[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名[A]論文集.主要責任者.主要題名.[100].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電子文獻的編寫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載體類型標識].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的年月日/引用的日期(任選其一)(電子文獻類型:數據庫DB計算機程序CP 電子公告服EB;電子載體類型及代碼為:磁帶MF、磁盤DK、光盤CD、聯機網絡OL)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黑龍江社會科學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黑龍江社會科學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黑龍江社會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