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雙月刊)創刊于1992年,是云南民族大學主辦的理工類綜合性學術刊物。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本刊現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同方、萬方、維普等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并被美國《化學文摘》、《劍橋科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志》和國內的《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學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等收錄。主要刊登基礎學科和工程技術的研究性學術論文. ;目前欄目有:數學及應用數學、化學與生物、信息與計算機、電子電氣、通信與自動化、物理及相關學科、圖書情報與文獻學。辦刊宗旨是: 倡導科學精神、鼓勵學術交流、培育科研群體、促進成果轉化,立足邊疆、服務社會。讀者對象是國內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師和學生、其他對本刊關注和感興趣的人士。獲獎情況:2009年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2009年云南省新聞出版局第三屆期刊獎評選,獲了改革創新獎、優秀裝幀獎,數學與應用數學欄目榮獲優秀欄目獎; 2007年獲國家民委全國民族地區自然科學版"十佳"學報(期刊)。
《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雙月刊)是云南民族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內容注重地主和民族特色,參與全國理論探討,主要刊載民族學、社會學、少數民族哲學、經濟、歷史、文化、宗教、語言、文學等到方面的研究論文及調查報告。
《云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本刊注重學術質量,堅持按質取文,提倡探索爭鳴。本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全國民族研究核心期刊之一,并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00)來源期刊。
1論點明確,文字精煉,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每篇論文(含圖、表)一般不宜超過7000字,必須依次包括:中英文的文題、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郵編、摘要、關鍵詞(3~8個),中圖分類號,正文,參考文獻.文稿首頁請在頁腳處注明: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學歷、職稱、主要研究方向、E-mail;(需要時加注“通訊作者”簡介;)資助基金項目(若有的話,請注明項目編號).
2中文文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正文層次標題應簡短明確,各層次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數字后面不加標點,如“2.1”、“2.1.1”,一律左頂格,后空1格排標題.
3中文摘要以150~300字為宜(一般為正文篇幅的3%~5%).摘要分為3種:報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報道-指示性摘要.報道性摘要側重寫本項研究的最具價值和創造性的結果和結論,指示性摘要主要寫研究的方法、手段及研究的方向、內容范圍,報道-指示性摘要則介于兩者之間.研究性論文應寫成報道性摘要或報道-指示性摘要,少數綜述性論文在不便于寫成報道性摘要時才考慮寫成報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
4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對應(即應為譯文),包括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作者單位、摘要正文、關鍵詞.英文摘要建議用第三人稱撰寫.
5圖、表要精選,切忌圖、表、文字間的重復.表格須有表序和表題,插圖須有圖序和圖題,圖和表在正文文字中必須有所指向(即引用,如“見圖1”或“見表1”),一般緊隨所提到的文字排放。
6文稿必須書寫工整,用字規范,量和單位符號等必須符合新近頒布的國家標準(GB3100~3102)或國際標準.量的符號用斜體,量的上下角標中以量符號和代表變動性數字的字母作角標時用斜體;其它下角標(包括數字)用正體,并采用國際通用符號和我國規定的可與SI單位(即國際單位制單位)并用的拉丁符號.稿件中的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上、下角標的字母、數字和符號,其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
7“致謝”項目:對于論文研究有一定幫助但又不夠列為作者的人員或單位,應在正文末、參考文獻前添加“致謝”項目,以示對提供幫助者的尊重和謝意,展示作者良好的文風和道德.
8文中參考文獻的注解采用加方括號的右上角標形式(如“[2]”).正文文字中的參考文獻直接用同號字(如“[3]”).參考文獻只列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作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錄法,西文作者的姓應全寫,名字可縮寫并省略縮寫點“.”,有3位以上作者時應至少列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al”).文獻序號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文末參考文獻表中,常見的幾種參考文獻書寫格式例舉如下(注:書名、文題后的[M]、[J]等為文獻類型)。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