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創刊于1955年7月,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創刊于1955年,雙月刊,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編輯部出版。《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以弘揚先進文化、繁榮學術研究為己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倡導學術觀點創新、學術體系創新和研究方法創新,努力為提出新理論、形成新學派、取得新成果搭建理論平臺。在辦刊上注重思想性與學術性的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科學性與時代性的統一,既傾心探索學術理論,又密切把握時代脈搏,追蹤學術熱點,關注理論前沿,走一條理論聯系實際、學術結合時代之路,刊發了一批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的學術力作,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和特色,以高雅的學術品位和嚴謹的學風,在學術界和期刊界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依托本校的學科優勢,開設"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東北亞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邊疆考古與華夏文明"、"數量經濟理論及應用"等特色欄目和"探索當代中國哲學的道路"、"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與政府治理"等專題欄目,面向國內外學者征集優秀稿件,努力把特色專欄辦成反映本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前沿陣地,根據學術熱點和時代特點不斷推出專題欄目。學報遵循吉林大學"求實創新,勵志圖強"的校訓,倡導潛心鉆研,實事求是,厚積薄發的嚴謹學風,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謀發展,立足本校,面向國內外,刊發了一批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的學術力作,形成了鮮明的風格和特色。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不僅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還多次獲得各種期刊獎項。1995年在首屆全國社會科學期刊獎評選活動中,榮獲"優秀社科學術理論期刊獎提名獎";1999年、2002年連續兩屆被中國人文社科學報學會評為"全國雙十佳社科學報";多年來連續獲得"東北三省優秀社科期刊"和"吉林省社會科學十佳期刊"的榮譽稱號;2004年在"第一屆北方優秀期刊"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十佳"期刊。尤其是在教育部啟動的名刊建設工程中,經過專家的嚴格評審,于2003年底首批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建設工程。
1.論文題目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300字以內的摘要,3-8個關鍵詞。
3.該論文若為基金項目,請注明名稱、批號。
4.對論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補充說明,請寫在當頁地腳,用數字加圓圈標注置于說明文字后,以區別于參考文獻。
5.參考文獻以在正文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并置于方括號中,列于正文末。正文中同一文獻如出現多次,用同一序號標示,后加圓括號注明頁碼或章節、篇名。(1)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和各種未定義類型文獻,請標出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論文集中析出文獻需寫出起、止頁碼);(2)期刊,請標出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3)報紙,請標出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出版年月日(版次);(4)電子文獻,請標出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日期;(5)外文文獻所列項目和次序與中文文獻要求相同。
6.英文題名、英文作者署名及通迅地址、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與中文一一對應,置于參考文獻之后。
特別說明:以上雜志信息是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雜志社官方的基礎信息,本站僅協助已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雜志訂閱,非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雜志社官網,直投的朋友請聯系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雜志社。